90后的我有一儿一女,别人都说我命好,皮夹克和棉袄都有了。
可是只有我知道,养娃都是别人家的好,自己家的除了费妈就是费钱。
尤其是养男孩,其实我家娃已经够好了,但是男孩顽皮、不拘小节的个性有时还是会把我气得七窍冒烟。
慢慢地我也发现了一些养男孩的门道,总结起来就是看不见,想得开,放得下。
一、看不见:给男孩留一片试错自留地不知道你家儿子喜不喜欢挖泥巴、爬树、抓知了猴、踩水坑。
我家娃一到下雨,见了水坑就像疯了一样,不管衣服是不是新换的,鞋子干不干净,撒丫子往坑里跑。就算我拎着耳朵跟他喊:脏、生病了怎么办,他也不会理。
后来我索性不管了,玩就玩吧,但是回家以后要自己收拾烂摊子,自己洗澡洗衣服。
展开剩余77%还有一段时间,娃子特别喜欢拆玩具,用螺丝刀拆他的玩具车,结果零件散了一地装不回去,急得直哭。
我当时差点脱口而出:早说过你不行,但忍住了,只说咱们一起看看说明书。两个小时后,车没装好,但他学会了顺时针拧是紧,逆时针是松。现在家里换电池、修玩具的活都是他的,我有搞不定的事,就会喊他来干。
男孩的成长里,藏着无数破坏性学习。他们在墙上乱涂才会理解规则边界,和同伴争抢玩具才懂得分享的意义。
所谓看不见,不是真的视而不见,而是过滤掉那些不涉及安全的小麻烦:他爬树时别总喊下来,让他自己判断高度;他把房间弄乱别急着收拾,约定玩完后 10 分钟整理;他和妹妹抢遥控器时别立刻评判,观察他会不会主动让出频道。
儿童心理学家指出,男孩大脑中的冒险中枢比女孩更活跃,过度干预会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。那些被允许弄脏衣服、拆坏东西、犯点小错的男孩,反而更早建立风险判断能力,因为他们知道,犯错不可怕,重要的是自己想办法弥补。
二、想得开:接纳男孩的棱角分明大娃班里有个很要强的男孩,每次打球输了就会摔球拍,考试不好会哭鼻子。老师在家长会上讲,如果孩子好胜心太强,接受不了挫折,就不要接着怪他了。
面对成绩不理想的试卷,可以夸他字迹工整,夸他勾画出重点,夸他善于思考。
这让我明白,男孩也是有些拧巴的:好胜心是向上的燃料,调皮捣蛋是探索欲的外显,偶尔的口是心非(比如嘴上说不稀罕,却偷偷帮同学搬桌子)是自尊与善良的碰撞。所谓想得开,就是不把这些棱角当成缺点:
别因他坐不住焦虑:男孩的精力释放需要更大空间,与其逼他练字,不如带他去操场跑两圈,运动后反而能专注写作业
别因他爱顶嘴生气:敢于表达不同意见,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,与其呵斥 “闭嘴”,不如说 “你觉得妈妈哪里说得不对?”
别因他不认错纠结:男孩的自尊心像易碎的玻璃,比起逼他说对不起,不如引导他用行动弥补(比如弄坏同学的笔,让他用零花钱买新的)。
真正的想得开,是看透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机,让男孩的天性在理解中舒展,而不是在否定中扭曲。
三、放得下:让男孩自己扛带儿子爬山时,看到个 8 岁男孩背着比自己还宽的登山包,满头大汗却拒绝爸爸帮忙。
爸爸说:“从他上小学起,书包就自己背,忘带作业就让他自己打电话请老师原谅,摔了跤也是自己爬起来,男孩子的肩膀,是压出来的,不是护出来的。”
这让我想起儿子第一次独自回家的经历。我偷偷跟在背后,看他左顾右盼,在学校门口等了好久,才往家的方向走。他一个人越走越快,最后是跑回家的,眼睛还有点红红的。从那次以后,他自己回家的时候,会找小区的小伙伴一起。
放得下的本质,是舍得让男孩经历不舒适:
放手让他自己规划时间:作业写到半夜没关系,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学,自然会明白拖延的代价
允许他体验失败:竞选班干部落选时,别忙着说没关系,而是陪他分析哪里可以改进,让挫败感转化为成长力
让他承担责任: 打碎了邻居的花盆,别替他道歉赔偿,让他用零花钱赔偿、主动去帮忙浇水,懂得犯错要担责
那些总被家长护在身后的男孩,看似少走了弯路,实则错失了试错 - 反思 - 成长的完整过程。就像小树,总要经历风雨吹打,根系才能扎得更深,男孩也总要在自己扛的经历里,才能明白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担当。
养育的最终目的,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,而是托举一个能独立面对世界的男人。让我们一起加油吧~
发布于:山东省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